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校车事故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一、演练主题
师生校车事故紧急疏散。
二、演练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次演练提升学校校车事故应急避险及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及疏散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行为习惯。
三、演练科目
本次演练一个科目:校车事故应急疏散。
四、演练场景设置
本次演练设定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接送学生车辆途中发生撞击交通事故,事故造成油路或电路故障,引发初起火灾,进行师生校车紧急疏散演练。
五、演练时间和地点
1. 时间安排:2018年4月12日至13日高一、高二年级各班级分批次进行。详见附件一。
2. 地点安排:校内水泥球场。详见附件二。
六、参与演练人员
高一、高二年级各班级分批次进行。
七、演练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1. 应急疏散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郑宇明校长
现场总指挥:崔恩副校长(高一年级) 偰维国副校长(高二年级)
成 员:谢 渊、董 平、潘盈明、陈惠萍、蔡亚军、刘 峰及参练班级全体班主任
职 责: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2.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分管或所负责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3.合理划定校车应急疏散演练场地,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校车应急疏散的流程和纪律。
2. 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小组
1) 组织协调组
组长:潘敏副书记
成员:潘盈明 陈惠萍 董 平 傅君明 史文俊
职责:1.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2.做好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3.做好校内信息的上传下达,负责对外与本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等;4.组织开展疏散演练质量自评工作;5.负责演练的考评和总结工作。
2) 宣传报道组
组长:钱新华
成员:金 萍 朱 平 周雪峰 阮 珊
职责:1.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和知识培训;2.负责演练的摄影、计时、记录等。
3) 抢险救护组
组长:姜玉兰
成员:潘长新 沈旭凤 陈和祥
职责:1.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校内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2.如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拨打120联系急救中心;3.检查师生身心状况,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
4) 后勤保障组
组长:蔡亚军
成员:刘 峰 姚爱华 钱 平保安2名
职责:1.布设演练场地:张贴疏散标识,各班集结地标示;2.负责治安及警戒工作,维护演练秩序,保障演练安全;3.负责通讯、扩音器、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器材的准备。
八、演练准备工作的安排
1. 演练工作组会议:2018年4月2日15:50在实验楼二楼会议室召开全体工作组成员会议。
2. 全体演练工作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班主任、校车司机、随车管理老师)会议:2018年4月3日16:10在综合楼会议室召开全体演练工作人员会议。
3. 各班班会安排:2018年4月10日16:30各班班主任组织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演练相关培训,并进行身体问询检查。
4. 准备工作检查及培训效果考评:2018年4月11日进行准备工作检查及培训效果考评。
九、演练的程序及内容
1. 分批次组织演练:高一、高二年级班级各分5个批次进行演练。每批次培训及演练时间为40分钟(一节课)。批次分配、工作人员安排见附件一。
现场培训:培训时间30分钟。培训内容及流程如下:1)安全带的使用方法培训。2)培训老师带领参训师生学习校车的各种逃生途径和逃生方法。3)培训老师组织各班师生进行紧急撤离预演。
演练准备:各批次演练开始前15分钟,工作人员到达岗位,根据各自岗位职责检查排除演练场地隐患。1)指挥部、各工作组人员到各自岗位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的最后检查。2)抢险救护组负责对师生身体情况问询检查。
每批次演练:1.现场总指挥发布指令:“车辆起火,立即疏散”。后勤保障组负责在校车周围施放烟雾。2.所有学生立即解开安全带。引导老师利用应急手动开关打开乘客门或应急门(当次演练前设定)后引领学生开始撤离。3.学生面向疏散门方向(乘客门或应急门),按车厢过道两侧先左后右,再左再右的次序,每次一整路纵队疏散。4.辅助老师尽快到达疏散门外,辅助扶持下车困难的学生(若是应急门离地较高或女同学身高较矮,需提供帮助扶其下车)。5.引导老师组织脱险学生在车外快速集结。应做到:⑴队尾离演练车辆须保持10米以上临时安全距离;⑵按照2-4路纵队集合,每纵队不超过10米或超过15人;⑶队伍行、列清楚,方便迅速清点人数。⑷引导老师简要向现场总指挥报告人员是否到齐,总指挥视情况决定是否安排开展搜救。6.从疏散开始至上报人员是否到齐的时间要求45人(含)以下150秒,每增加1人增加1秒。7.如无人员遗漏,引导老师在前,辅助老师在后,迅速将队伍撤出至事故车辆50米外的疏散安全集结地。8.在学生疏散同时,司机应手持灭火器靠近汽车模拟起火点(通常设定为发动机附近),做好阻截火势进入乘客区的准备。待学生离开车厢后,负责检查车厢是否有遗留学生需要帮助,并按照先救人,再灭火,再撤离的程序工作。9.各班全部到达集结区后,各班引导老师再次整队向现场总指挥报告以下人员统计信息:XX班,应到人数、实到人数、有无人员伤亡失联。10.现场指挥根据统计报告情况,做好相应处置部署(搜救、灭火、送医等)。如情况正常,进行现场总结点评后,本批次(时段)演练结束,师生带离演练现场。
十、演练的要求
1. 车厢过道及车门最多只能出现一路纵队通过。
2. 疏散演练师生应严格遵守车辆事故应急疏散八个不准:不准嬉笑、不准推拉、不准滞留、不准超速、不准超越(特别是班与班之间)、不准蹲下、不准逆行、不准跳车。其中“不准超速”规定为:行走速度不应超过慢跑。
3. 须降低身体重心并使用毛巾等织物保护口鼻。
十一、意外情况处置
演练过程中发现有受伤人员或心理状况不稳定的学生,及时向抢险救护组或现场总指挥报告,现场总指挥根据情况决定送医或交救护人员处置。
十二、总结工作安排
1. 每批次演练结束后,总指挥进行现场点评。
2. 2018年4月20日前,组织协调组做出总结报告。
3. 2018年5月1日前,所有演练资料交安保科移送档案室归档。
十三、附件
1
附件一:演练班级批次、人员安排表
校车演练班级批次、时间、工作人员安排表(高一年级)
批次 | 培训、演练时间 | 使用车辆 | 参加班级 | 工作人员安排 | |||||||||
现场总指挥 | 培训 老师 | 司机 | 随车老师1(引导老师) | 随车老师2 (辅助老师) | 应急救援人员 | 组织协调组 | 后勤保障组 | 宣传报道组 | |||||
第 一 批 | 4月12日 | 下午第一节课 | 1号车 | 1.1班 | 崔 恩 | 董 平 | 刘福根 | 杨江红 | 汤 洁 | 姜玉兰 | 潘盈明 | 蔡亚军 | 钱新华 |
2号车 | 1.2班 | 傅君明 | 李 军 | 汤爱平 | 王立敏 | 沈旭凤 | |||||||
第 二 批 | 4月12日 | 下午第二节课 | 1号车 | 1.3班 | 崔 恩 | 董 平 | 刘福根 | 周优丽 | 杨俊春 | 姜玉兰 | 潘盈明 | 蔡亚军 | 钱新华 |
2号车 | 1.4班 | 傅君明 | 李 军 | 胡春雨 | 周晓燕 | 沈旭凤 | |||||||
第 三 批 | 4月12日 | 下午第三节课 | 1号车 | 1.5班 | 崔 恩 | 董 平 | 刘福根 | 罗梦瑶 | 陈明亚 | 姜玉兰 | 潘盈明 | 蔡亚军 | 钱新华 |
2号车 | 1.6班 | 傅君明 | 李 军 | 孙 权 | 易业伟 | 沈旭凤 | |||||||
第 四 批 | 4月12日 | 下午第四节课 | 1号车 | 1.7班 | 崔 恩 | 董 平 | 刘福根 | 崔金华 | 房 鑫 | 姜玉兰 | 陈惠萍 | 刘 峰 | 金 萍 |
2号车 | 1.8班 | 傅君明 | 李 军 | 狄海军 | 狄以婵 | 沈旭凤 | |||||||
第 五 批 | 4月12日 | 下午第五节课 | 1号车 | 1.9班 | 崔 恩 | 董 平 | 刘福根 | 赵 琳 | 潘和明 | 姜玉兰 | 陈惠萍 | 刘 峰 | 金 萍 |
2号车 | 1.10班 | 傅君明 | 李 军 | 史文婷 | 邹 健 | 沈旭凤 | |||||||
校车演练班级批次、时间、工作人员安排表(高二年级)
批次 | 培训、演练时间 | 使用车辆 | 参加班级 | 工作人员安排 | |||||||||
现场总指挥 | 培训 老师 | 司机 | 随车老师1(引导老师) | 随车老师2 (辅助老师) | 应急救援人员 | 组织协调组 | 后勤保障组 | 宣传报道组 | |||||
第 一 批 | 4月13日 | 下午第一节课 | 1号车 | 2.1班 | 偰维国 | 史文俊 | 刘福根 | 时志华 | 刘 颖 | 姜玉兰 | 陈惠萍 | 潘长新 | 朱 平 |
2号车 | 2.2班 | 潘盈明 | 李 军 | 蒋玲岭 | 张 成 | 沈旭凤 | |||||||
第 二 批 | 4月13日 | 下午第二节课 | 1号车 | 2.3班 | 偰维国 | 史文俊 | 刘福根 | 曹福平 | 李 静 | 姜玉兰 | 陈惠萍 | 潘长新 | 朱 平 |
2号车 | 2.4班 | 潘盈明 | 李 军 | 周 悦 | 朱成明 | 沈旭凤 | |||||||
第 三 批 | 4月13日 | 下午第三节课 | 1号车 | 2.5班 | 偰维国 | 史文俊 | 刘福根 | 彭国强 | 尤俊玲 | 姜玉兰 | 傅君明 | 潘长新 | 朱 平 |
2号车 | 2.6班 | 潘盈明 | 李 军 | 杨鸣宇 | 史白鸽 | 沈旭凤 | |||||||
第 四 批 | 4月13日 | 下午第四节课 | 1号车 | 2.7班 | 偰维国 | 史文俊 | 刘福根 | 芮德新 | 郭伊雯 | 姜玉兰 | 傅君明 | 刘 峰 | 周雪峰 |
2号车 | 2.8班 | 潘盈明 | 李 军 | 封 瑾 | 蔡 霞 | 沈旭凤 | |||||||
第 五 批 | 4月13日 | 下午第五节课 | 1号车 | 2.9班 | 偰维国 | 史文俊 | 刘福根 | 何旭映 | 金婷婷 | 姜玉兰 | 傅君明 | 刘 峰 | 周雪峰 |
2号车 | 2.10班 | 潘盈明 | 李 军 | 薛宁华 | 朱梅玲 | 沈旭凤 | |||||||
附件二:演练场地图





























附件三:物质准备清单
物质准备清单
器材 | 演练指挥部 | 组织协调组 | 宣传报道组 | 抢险救援组 | 后勤保障组 | 现场组织老师 | 合计 |
校车(大巴) |
|
|
|
| 2台 |
| 2台 |
胸牌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对讲机 | 1台 | 1台 |
| 1台 | 1台 | 2台 | 6台 |
照相机 |
|
| 1台 |
|
|
| 1台 |
监控探头或摄像机(摄像手机) |
|
| 2台 |
|
|
| 2台 |
秒表 |
|
| 1个 |
|
|
| 1个 |
“演练进行中”横幅 |
|
| 2条 |
|
|
| 2条 |
口哨 |
|
|
|
|
| 1个 | 1个 |
手持扩音器 |
|
|
|
|
| 2台 | 2台 |
医疗急救箱 |
|
|
| 1个 |
|
| 1个 |
灭火器 |
|
|
| 10具 |
|
| 10具 |
灭火毯 |
|
|
| 2条 |
|
| 1条 |
救援担架 |
|
|
| 1具 |
|
| 1具 |
警戒线 |
|
|
|
| 100米 |
| 100米 |
烟雾发生装置(发烟罐或发烟机) |
|
|
|
| 2个 |
| 2个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