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与优化策略研究
课 题 研 究 中 期 报 告
江苏省5197com新浦京(燕山分部) 执笔:沙丽琴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音乐特长生的不断增长,社会音乐培训机构、音乐考级活动的红火正是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繁荣昌盛的表现。但冷静思考后,形势不容乐观:学习音乐艺术的纯正动机被无数非艺术的目的所笼罩。许多家长培养子女学习音乐只仅仅为了获得一种谋生的手段或是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兴趣爱好;学校为了在文艺表演中取得优异成绩也不惜牺牲特长生的正常学习时间来排练,加上各大高校对艺术特长生的优惠政策,造就了他们的错误优越感。从我国教育的现状看,基础教育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在教育模式上注重了学生整齐划一的平均、标准发展。改革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教育面对的是单独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21世纪开始,个性化教育、精英教育、特长生培养已成为当今各国基础教育共同关注的问题。培养实践过程中,特长教育,个性发展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同时随着国家教育部对加强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政策的出台,我国近50所著名院校针对艺术特长生政策、针对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的变革,打破了多年来高考分数惟一的模式。艺术特长生录取优惠机制,是多渠道选拔人才的积极措施,对那些文化课成绩一般,但在艺术修养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道路。在这些背景下,对高中艺术特长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高中进行的艺术特长生培养模式研究,可以补充全面发展中系统学科理论的空白。我市各大高中所进行的艺术特长生培养已有了一定的经验,然而缺少一种系统的理论指导。笔者从2004年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经历了多年培养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升华,有关方面的论文已在市级获奖。在21世纪初提出的创新目标也对本课题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应该指出的是,所有的发展是在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高考的巨大压力。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培养子女学习音乐的心态基本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提高艺术修养;二是增加子女升学“砝码”;三是多一条谋生之道。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少数艺术家的猛然致富,普通高校对音乐特长生的优惠政策,致使家长们有这样的想法与举措也情有可原。在这种没有纯正动机的情况培养音乐特长生往往会急于求成、盲目拔高技巧,而忽视音乐性,培养出来的是一批又一批的乐匠,却不是能理解音乐的人才。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与结果?在这种非纯正动机的指引下,我们对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有哪些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相当程度上人们对高中艺术素质的培养更多的是基于一种抽象的、思辩的理论认识,这种理论认识可以为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体系提供某种修正和增补,但却无法对艺术特长生专业培养的理论加以发展,甚至有可能使我们的实践走得更远。在理论和现实意义上艺术特长生的培养起初要在离开高考压力和普通的艺术理论及大众的意识稍远的位置中进行。进行高中艺术特长生专业培养的理论研究无疑可以对高中生的行为进行理论的认识与实践的论证,并对在整体中的教学、管理、活动进行的模式进行有益的尝试。针对目前我市艺术特长生培养的理论缺乏,本研究依据创新教育的概念、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重点中学教育教学的侧重面出发,提倡学生专业发展的正确性,有助于推进艺术特长生的教学研究,填补我市高中阶段艺术特长生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的空白。
(二)实践意义
高中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重视也同样使得应试教育地位的提升。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和人才需求的市场化而产生的升学竞争形成了多种需求层面。作为艺术高中不仅要在升学竞争中的量,而且要做到升学竞争中的质的飞跃。在艺术高中因为应试而使得考试超出了原有的意义,艺术特长生的辅导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应试而辅导,同样担负着高考竞争,及在竞争中所取得成绩的质量性责任,因此要正确引导每一个学生在高中生涯中苦学能力、知识、情感意志,使之适应高考作为选拔人才为目的的事实。
高中教育的目地是为了有更多的人在高考中取得最好成绩的纯粹性,其教育意义也就被扭曲。从时代和社会对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与学生个人自由与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应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狭隘的功利的来看待高中阶段的教育,也不能单纯地用高考中取得的成绩来评估一个学校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够着重关注这个题目孩子会做吗?这张试卷考了几分?在班级排第几名?等等。然而高考的成绩好坏已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评估学校工作的权威,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它具有在学校工作的诱导性,在学校工作中的人才培养的相对短期的成果能起到广泛而巨大的社会效应。由此可见,作为高中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在现实中要遵守这样一种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任务和学校艺术高考的短期责任规律。当孩子们走出学校,他们所带走的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知识,而是这个学校给他留下的信念、习惯和能力。而这些,并不是能用一张试卷来考量的。本课题的研究正是从这样两方面所进行的实践研究。
研究价值:
总观溧阳市普通高中段教育的发展,高中艺术特长生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校的广泛关注。每所重视艺术特长生教育的普通高中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正逐步并积极地探索着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艺术特长生培养的模式。但较为遗憾的是,至今我们没有在各级各类与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中听到或看到过比较全面、系统的反映本地艺术特长生培养模式相关的信息。
我作为一名专职音乐教师,自2004年工作以来,经过近多年的积累,培养了大批艺术特长学生,分别录取各所高等院校,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艺术特长生校本培养模式,为了能够使这种校本培养模式从实践经验层面逐步上升到理论规律层面,从而希望达到使我校艺术类特长生获得真正艺术素养上提高的同时,也能够为其它同类学校提炼更好的培养策略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与示范的作用这样一个多赢的目标,我提出本研究课题。
三、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拟先从探讨高中应试教育背景,了解国内外关于艺术教育的已有研究,深入分析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艺术特长生培养模式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策略,并以艺术特长生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为切入口,然后对于高中应试教育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观察、访谈、问卷等手段,跟踪分析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方法的有效性与质优性检验,具体采用的方法如下:
1、经验总结法:总结以往在艺术特长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并经过初级筛选,得出部分具有有效性的经验;组内成员将其自身的认识成果总结,提高,利用开座谈,写个人小结及发表论文等形式,及时反馈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共享研究过程中的心得和理论成就,进而共同进步。
2、文献法:通过信息检索,整理、归纳、总结现今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初步明确艺术特长生的智力发展规律,并结合我校实际操作中已有的经验,运用分析、筛选、优化等手段,初步形成符合我校特点的艺术特长生培养的实际操作策略;学习《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等相关资料,交流读书笔记,提高组内成员理论素质。
3、调查研究法:调查现行艺术特长生培养的现状,分析得失成因,分析影响特长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对策实践框架的构建打好基础;
4、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检验,通过实践得到培养模式及操作的策略,通过实践检验培养模式及策略的有效性,从而不断使研究的结论不断得到优化,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结论;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结果。
5、个案研究:对典型的个案进行系统观察与剖析,揭示某些规律与本质,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正。
四、研究的创新点
1、发现每个学生兴趣特长,因材施教是培养特长生的重要基础。
2、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创新是培养特长生的显著特点。
3、培育创新精神是培养特长生的关键。
4、良好心理素质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特长生成长的必备条件。
5、怎样培养音乐特长生进行情感体验。
五、研究进度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2015年11月初我们就成立了课题组,确定课题名称及研究内容,认真学习有关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最新理论,借鉴初中、小学在艺术教育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制订江苏省溧阳第三中学艺术特长生培养教育实施方案,为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可具体操作的行动计划和措施。
2016年1月我们申报溧阳市级备案课题获得通过,紧接着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向全体成员介绍了课题基本情况,分解课题研究任务,合理分配,各展所长,明确具体分工。
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本课题的理论专著学习及其他相关课题的成果进行文献研究,作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采用研讨会的形式进行了开题相关工作的部署。通过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交流学习心得,撰写学习笔记。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 围绕“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与优化策略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不定期进行课题理论研讨活动,以专题研讨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课题组成员先后学习了《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音乐学》、《爱乐》、《歌剧》等文献资料。通过理论学习,拓展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视野,使课题组成员有了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 “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与优化策略研究”成了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2) 围绕“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与优化策略”主题,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展示等研讨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自己原创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设计等上传到课题网,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实际多次开设校级公开课展示,研究讨论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与优化策略等。
围绕“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与优化策略”主题,课题组成员从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交流反思等教研实践入手,研究高中政治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策略、模式等,积累第一手资料,撰写教学总结和教研论文。
在实施艺术教育方案时,根据实施的情况,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六、取得的阶段成果
一年多的课题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1.学生获得了发展(录取高校):
钱奕臻 | 南京艺术学院 | 音乐表演(萨克斯) |
张筱雅 | 南京艺术学院 | 音乐表演(钢琴) |
邢 岚 | 西安音乐学院 | 音乐学 |
潘丽安 | 常州工学院 | 音乐学 |
徐御潇 | 大连大学 | 音乐表演 |
强诗凡 | 南京小庄学院 | 音乐表演 |
杨 帆 | 南京小庄学院 | 音乐学 |
沈星辰 | 浙江传媒大学 | 音乐表演 |
董恬甜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 音乐学 |
杨晨茜 |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 音乐学 |
谢慧智 | 南京艺术学院 | 音乐学(乐器修造) |
黄靖博 | 南京师范大学 | 音乐学(师范) |
陈俊豪 | 南京晓庄学院 | 音乐与舞蹈学类(含音乐学(师范) |
王荟菁 | 苏州大学 | 音乐学(师范) |
何宇晴 | 苏州大学 | 音乐学(师范) |
管雅婷 | 苏州科技学院 | 音乐学(师范) |
姜珊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音乐学(师范) |
吕可馨 | 南京师范大学 | 音乐学(师范) |
吴星逸 | 苏州科技学院 | 音乐学 |
周文婷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音乐学 |
葛知韵 | 南通大学 | 音乐学(师范) |
2.学生获得了发展(各类比赛获奖):
常州市高中生三独比赛 | 独奏 | 尤孟亭 | ||||
常州市高中生三独比赛 | 独奏 | 翁茗羿 | ||||
常州市高中生三独比赛 | 独奏 | 吕可馨 | ||||
常州市高中生三独比赛 | 独唱 | 宋丽君 | ||||
常州市高中生三独比赛 | 独唱 | 吴博 | ||||
常州市高中生三独比赛 | 独唱 | 蒋嘉阳 | ||||
常州市高中生三独比赛 | 独唱 | 黄靖博 | ||||
常州市高中生三独比赛 | 独奏 | 管雅婷 | ||||
常州市高中生三独比赛 | 独唱 | 何宇晴 | ||||
常州市高中生三独比赛 | 独唱 | 杨逸鹏 | ||||
高可塑 | 钢琴独奏 | 肖邦大海 | 一等奖 | |||
朱莉雯 | 钢琴独奏 | 勃拉姆斯狂想曲 | 一等奖 | |||
黄鸿宇 | 钢琴独奏 | 西班牙随想 | 二等奖 | |||
张樊 | 钢琴独奏 | 狂想曲 | 二等奖 | |||
陈奕绰 | 萨克斯独奏 | 威尼斯狂欢曲 | 二等奖 | |||
狄倩 | 古筝独奏 | 幻想曲 | 二等奖 | |||
周杨润 | 独唱 | 我像雪花天上来 | 一等奖 | |||
熊笳妤 | 独唱 | 月亮颂 | 一等奖 | |||
狄倩 | 独唱 | 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么能活 | 二等奖 | |||
张樊 | 独唱 | 月亮颂 | 二等奖 | |||
潘志港 | 独唱 | 啊中国的土地 | 二等奖 | |||
潘友 | 独唱 | 母爱 | 二等奖 | |||
朱莉雯 | 独唱 | 火把节的欢乐 | 二等奖 | |||
3.学生获得了发展(各种活动展示):
教师得到了提高:
(1)一位教师被评为市“四类教师”
(2)发表专业期刊论文1篇;
(3)省、市各级各类获奖11
(4)公开课8节;
(5)音乐基本功竞赛获奖2
成果展示: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科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但效率不高,缺乏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2、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比较零散,文字记载和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上传工作有时不太及时。
3、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还需进一步调整。个别教师在开展公开课研究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整节课看起来热闹,其实学生缺乏有价值的思考,收获甚浅。如何精心创设情景设计问题,使其对学生道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还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内容。
4、课题研究成果主要是通过课题研究报告、教师教学案例及教学论文等形式呈现,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德育感知?方面的研究,即学生道德修养的实践活动还需深入。此外,如何将课题研究成果真正落实到日常教与学的具体过程中,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八、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科研的专业素养,用理论指导实践。课题组各成员要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积极参加专题讲座、学习沙龙等形式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组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2、 严格管理研究过程,增强研究实效。制订好具体的研究工作进度,确定每阶段的研究重点,课题组各成员定期撰写学习笔记和研究心得,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交流研究动态,并且及时予以总结和整理,上传网站,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3、立足课堂,抓好科研常规活动。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示范组内公开课及市级公开课,加强交流和反思,在实践操作中将课题理念得到检验和发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4、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成果的积累。鼓励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研究积极撰写相关教育教学论文和教育案例;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各类教学评比,使课题研究成果得到更好的展示,发挥课题研究的辐射功能;积极开展各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现生活,感悟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