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
钱海春
薛宁华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73年11月
1977年10月 |
|||||
行政职务 |
教研组长 |
专业技术职称 |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
研究
专长 |
地理教学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最后学位 |
理学学士 |
|||||||||
工作单位 |
5197com新浦京 |
联系电话 |
15106147218
13961249961 |
|||||||||
通讯地址 |
5197com新浦京 |
邮政编码 |
213300 |
|||||||||
电子信箱 |
qianhaichun@163.com |
|||||||||||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
||||||||||||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
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
钱海春 |
中高 |
5197com新浦京 |
地理教学 |
课题管理 |
||||||||
薛宁华 |
中一 |
5197com新浦京 |
地理教学 |
课题管理 |
||||||||
钱碧如 |
中高 |
5197com新浦京 |
地理教学 |
课题指导 |
||||||||
顾洪彬 |
中高 |
5197com新浦京 |
地理教学 |
实验研究 |
||||||||
周亚琴 |
中高 |
5197com新浦京 |
地理教学 |
实验研究 |
||||||||
狄步昊 |
中一 |
5197com新浦京 |
地理教学 |
实验研究 |
||||||||
黄永国 |
中二 |
5197com新浦京 |
地理教学 |
实验研究 |
||||||||
方正梅 |
中二 |
5197com新浦京 |
地理教学 |
实验研究 |
||||||||
|
|
|
|
|
||||||||
|
|
|
|
|
||||||||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
|||||
课题级别 |
课题名称 |
批准时间 |
在课题中的分工 |
完成情况 |
|
常州市级
江苏省级
江苏省级
江苏省级
江苏省级
|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主动学习方法的研究》
《构建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十一五课题)
《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十五课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高度交互教学模式》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地理新课程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
|
2005.11
2006.5
2001.10
2003.5
2003
|
独立主持
子课题负责人
子课题负责人
子课题负责人
子课题负责人
|
2008.12结题
2009.6结题
2006.5结题
省二等奖
已结题
已结题
|
|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
日期 |
||
《地理教学中的心灵对话》 |
《常州教师教育》 |
07年第6期 |
|||
《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 |
《科学大众》 |
08年第9期 |
|||
《中学乡土地理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
《考试周刊》 |
08年第48期 |
|||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
《考试》杂志 |
07年第8期 |
|||
《加强实践训练 优化地理教学》 |
《常州教师教育》 |
07年第10期 |
|||
《气压带和风带》专题设计 |
《考试报》 |
08年8月 |
|||
|
|
|
|||
|
|
|
|||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4、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课题设计:
一、选题
1.研究现状及趋势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了数年之久,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也处处皆在,有的研究教材,有的研究教法学法,有的研究教与学个体的行为,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教训,为开展新的课题研究活动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在2008年,江苏尤其是常州,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前提下,又提出“减负增效”的教学要求,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对全体一线教师提出的全新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素质教学下如何执行教学常规,并未能涵盖新教学形势下高效教学的所有,所以“有效教学时间里的高效教学效率”的研究天地还十分广阔。
2.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目的:针对新一轮教学改革,特别是高考模式的变革,地理作为学生选学科目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欲 “还权于学生”,让学生担当学习的主体,却遭遇尴尬的教学现状:一线教师面临“希望学生考好,又怕学生考好”的尴尬境地,以及有限的教学时间。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教学规律,便于操作且又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激发、唤醒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为深化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开展有益尝试,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并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意义: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精彩预设与生成、课后的有效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让“教改”这一春风能真正深入人心,让地理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而不是成为传统教学的一种美丽的装饰,只可远观却不可近玩。
二.目标、内容与观点
1.课题研究目标:
A、从教师教学观念和角色行为入手,试图解决:
(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必须适应学生的学,教必须为学服务,提高教学的效率。
(2)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课题研究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3)忽视学习过程的指导。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意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注意和指导。本课题研究旨在改变这种现象,实行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
B、从学生学习方式入手,试图解决: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向学生方法引导的转变,从单一、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生动、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会学、乐学。
2.课题研究内容:
课前的精心准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案,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充分的预设,捕捉学生的灵动和精彩的生成,激趣导入—艺术精讲—问题探究—检测反馈,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要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的有效指导:根据知识的遗忘规律,学生的课后复习巩固必不可少,如何指导学生复习,让学生摆脱“题海”,需要研究有效时间里的复习方法与策略。
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3.观点与原则:
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尤其是学生,因为学生才是教与学的主体。然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观念没有本质的改变,也不可能一次课改和课题研究就能彻底改变,会有反复,需要我们坚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
在培养这一意识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师的迫切心情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可操之过急;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元素,优化组合使用而不可单兵作战;要尽可能消除教师人为雕琢的痕迹,做到春风化雨,滋润人心。
4.创新之处:
传统的教学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忽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实施新课程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他主、被动的教与学的方式,提倡发展多样性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倡导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建立双向互动共享信任的师生关系。注重以学法为中心,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课后,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 |
三.思路、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思路
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学校里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当前课堂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21世纪的教育思想主题是“人本主义的新回归”,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时代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2.方法与途径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学科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3)理性认识与感性认可相结合
四. 研究基础
1、相关成果
学校有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多项,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也扎扎实实开展的好几年,“九五”课题已获江苏省二等奖,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准备了理论条件和扎实的实践研究基础。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课题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抓住“减负增效”的契机提出,可以说是我们地理课题组教科研思想延伸和升华。
教育界已经有较为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理论。
2、主要参考文献
(1)《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及报刊杂志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
(2)《学习的革命》[美国]珍妮特.沃斯 [新西兰]戈登.德莱顿 著
(3)《细节决定成败》作者:汪中求 出版:新华出版社
(4)《教师最需要什么》主编:赵国忠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5)《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主编:张平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6)《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编著:宋运来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曾完成的研究课题:《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省级、省二等奖)、《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主动学习方法的研究》(常州市级、结题)
实践价值:倡导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建立双向互动共享信任的师生关系。注重以学法为中心,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
研究能力:课题组主要人员具有相当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工作认真务实,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机制保证:对课题实施全程管理,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交流、汇报。
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我们课题组决定邀请市学科带头人
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手段:
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作系统的归纳,并作比较研究,从中筛选整理出有效的经验和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根据计划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发现。
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听课、测试、集中讨论等手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状况,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的有效度。剖析“新模式,旧观念”现象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
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系统总结,以案例分析或论文的形式成书面材料。 |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第一阶段 |
2009.10-
2009.11 |
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
研究方案、申报书;力争常州市或溧阳市级立项 |
第二阶段 |
2010.3-
2010.6 |
开题并按计划实施研究 |
完成阶段性实验总结,典型的教案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 |
第三阶段 |
2010.9-
2010.10 |
整理和分析有关实验资料 |
资料汇编、进行中期评估 |
第四阶段 |
2010.11-
2011.10 |
针对中期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深化研究 |
课题负责人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成果结集成册。申请结题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承担者 |
1、汇集课题论文,并装订成册。
2、问卷调查及分析。(每学年一份)
3、课堂教学案例及分析(每人、每学年一份)
4、围绕课题的教学案集(每备课组一册)
5、理论学习及心得体会 |
1、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2、在课堂实践中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实践,验证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
3、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一般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
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 |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09年11月——2011年10月 |